STO為何能以「救世主」姿態,引發產業高度關注?
楊驛昉/張詠晴編譯
2018-10-30 16:50

經過了數月的熊市瀰漫,在短暫的蟄伏過後,紅了起來的STO,以一種「救世主」的姿態,站在了區塊鏈從業者面前,引發了產業的超高關注。

 

STO不僅被認為是繼ICO之後的又一金融科技領域重大突破,被頻繁拿來與IPO、ICO進行優勢對比;更有甚者,一些區塊鏈投資人認為STO是突破當前區塊鏈產業困境的「唯一出路」。

 

STO一詞,在融資語境下,確實嶄露頭角時間不長,因為數月前,STO還沒有從ICO內脫離出來另立門戶成為一個新詞。但STO所指的「Security Token」卻並非新鮮事物,ST一直以來都被定位於Token下面若干分類中的一種,甚至還算不上主流,彼時的市場主流聲音仍舊是UT。

 

在牛市裡,由於「Utility Token」可以擺脫監管肆意發幣,成為項目方和投資者的心頭好。躁動的市場情緒裡,以小博大是唯一的追求。此一時彼一時,被割疼了的投資者鎮定下來,發現沒有監管存在,發出來的幣都成了空氣幣,投資已難以為繼。於是才有了大家看到的,具有合規證券屬性的STO的崛起。

 

因何而困?_鏈下信用缺失

 

區塊鏈被譽為製造信任的機器,目前的現狀卻是只精於製造「鏈上」的信任,而疏於製造「鏈下」的信任。

 

不同於法幣的信用根基在於國家主權和稅收,數位貨幣的信用根基,在與對技術和算法達成全民共識,這是一種典型的「鏈上」信任。

 

對於BTC和ETH而言,龐大的信仰者基數,尚足以支撐其成為「數位黃金」和「數位資產」。但對於其他主打功能性的「Utility Token」,僅靠以投機者構成的社群,顯然是不足以支撐其價值的,缺乏「鏈下」信用是非常致命的。一旦交易所幣價下跌,鏈上共識崩潰,而又無任何鏈下價值,就很有可能面臨「歸零」的尷尬境地。

 

STO如何解困?_價值上鏈+合規監管

 

為何最近一段時間穩定幣和STO大行其道,筆者認為重要的原因,是穩定幣和STO都能解決傳統UT鏈下價值不確定性的痛點。

 

從本質上來看,穩定幣和STO的核心賣點,都是把具有鏈下普世價值的資產進行通證化,即「資產上鏈」。

 

筆者在《穩定幣試驗的聖杯在於拉開資產上鏈的序幕》一文中曾經提出,儘管穩定幣項目的抵押物是透過中心化託管的模式來進行的(數位資產抵押模式採用的是智慧合約自動託管),但成功打通了鏈上價值與鏈下價值的等號,這也為未來其他資產的上鏈,找到了一種可以借鑑的方式。

 

STO項目就是透過主動尋求監管的姿態,將證券的價值屬性和通證的流動性特點進行結合,在法律框架內保障了通證的價值。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STO與區塊鏈的鏈下信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