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z合夥人:機構投資者們,究竟該如何投資加密資產?
鏈聞ChainNews/Perry Wang/張詠晴編譯
2018-11-05 17:55

風投巨擘 Andreessen Horowitz(又稱a16z)是最早進入加密資產和區塊鏈技術領域,並進行投資的機構投資者。該機構管理合夥人 Scott Kupor 日前撰文,分享了他認為機構投資者應該如何進入加密資產投資領域的經驗。

 

其實 Scott Kupor 的忠告非常簡單:像一個風險投資家那樣去瞭解技術、瞭解團隊,為創業公司的長期價值而投資,別被交易所上加密貨幣的流動性所誘惑。

 

以下為正文:

 

比特幣價格的一絲絲波動都牽動億萬雙眼睛,再加上總體上對加密資產忽而親密、忽而疏遠的鼓譟,機構投資者們該如何考慮投資加密資產?

 

對於很多機構投資者而言,這是重中之重的問題。我為了募集一個專注投資區塊鏈的風險投資基金,最近幾個月不停奔波見過很多機構投資者,親眼見證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這個問題讓很多機構投資者困惑不已。其實,大可不必。

 

我認為,這種困惑源自已掛牌交易所的加密資產的流動性頗具誘惑力,似乎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直接投資,那為什麼不投呢?不過,女妖充滿誘惑的歌聲,可能引導投資者誤入歧途,讓他們錯失了流動市場之外,更廣闊市場的巨大機遇。

 

我個人認為,對於機構投資者如何投資此類市場,已經有了定義非常精確的操作手冊:叫做「已上市資產」和「未上市交易資產」的分類。

 

回歸資產類別

 

數位服務中的絕大多數還處於開發階段,未來數十年間還將繼續開發進步,它們不會在任何交易所或者市場掛牌上市。

 

這就是讓很多機構投資者困惑的地方。

 

如果你忽略掉很多區塊鏈可交易資產是代幣、而不是證券股份的事實,那麼代幣背後的區塊鏈僅僅是機構投資者所熟悉的兩種資產類別的複製品而已:一種是不具流動性的非上市公司股權市場;另一種,是具有流動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市場。

 

機構投資者可以這樣入局:他們可以像持有蘋果公司股票一樣,也至少可以持有最具流動性的公開交易的加密貨幣。不過,機構投資者常常選擇基金管理公司,代他們管理像蘋果之類公司的股票。為什麼?因為外部的基金經理時時刻刻關注次級市場,可能業績比起投資指數的被動策略,或者機構內部管理層親自操盤,要更好一些。

 

加密資產市場,也適用這一原則。就像出色的公募基金經理,會將很多獨立渠道取得的數據,融入其分析報告,以判斷在某一時間點是否買進蘋果公司股票一樣,好的加密基金經理也會採取相同的做法。

 

他們可能將多數時間用於與區塊鏈網路的創業者們傾心交流,瞭解他們所提供的新型服務的相應代幣,籍此深入瞭解相應代幣未來上市交易後的溢價機會,瞭解相關區塊鏈網路的技術層面關鍵問題,譬如擴容、治理和代碼等細節。他們經常與那些開放相關應用的開發者交流,更深入廣泛的瞭解加密貨幣的技術背景。

 

而那些只關注「掛牌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對這些幾乎都是完全忽略或者視而不見。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a16z合伙人:機構投資者到底該如何入局加密資產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