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z合夥人:想投資加密資產?機構投資者得先搞清楚這點!
鏈聞ChainNews/Perry Wang/張詠晴編譯
2018-11-05 17:50

風投巨擘 Andreessen Horowitz(又稱a16z)是最早進入加密資產和區塊鏈技術領域,並進行投資的機構投資者。該機構管理合夥人 Scott Kupor 日前撰文,分享了他認為機構投資者應該如何進入加密資產投資領域的經驗。

 

其實 Scott Kupor 的忠告非常簡單:像一個風險投資家那樣去瞭解技術、瞭解團隊,為創業公司的長期價值而投資,別被交易所上加密貨幣的流動性所誘惑。

 

真理都非常簡單,只是做到很難。比如說,「不被次級市場的流動性所誘惑」,有幾個 token fund 可以做到?無論怎樣,鏈聞還是推薦希望從事加密資產投資的專業人士讀讀 Scott Kupor 的建議。

 

以下為正文:

 

比特幣價格的一絲絲波動都牽動億萬雙眼睛,再加上總體上對加密資產忽而親密、忽而疏遠的鼓譟,機構投資者們該如何考慮投資加密資產?

 

對於很多機構投資者而言,這是重中之重的問題。我為了募集一個專注投資區塊鏈的風險投資基金,最近幾個月不停奔波見過很多機構投資者,親眼見證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這個問題讓很多機構投資者困惑不已。其實,大可不必。

 

我認為,這種困惑源自已掛牌交易所的加密資產的流動性頗具誘惑力,似乎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直接投資,那為什麼不投呢?不過,女妖充滿誘惑的歌聲,可能引導投資者誤入歧途,讓他們錯失了流動市場之外,更廣闊市場的巨大機遇。

 

我個人認為,對於機構投資者如何投資此類市場,已經有了定義非常精確的操作手冊:叫做「已上市資產」和「未上市交易資產」的分類。

 

搞清楚浩瀚的投資空間

 

關於如何投資加密資產,部分障礙來自於搞不懂如何定義此類投資。目前多數投資者較為熟知只有流動性加密貨幣,譬如比特幣、ETH、瑞波幣 Ripple、比特幣現金、EOS 等。

 

實際上從 CoinMarketCap.com 網站可以查到 1,500 多種「流動性」代幣,理論上都可以供機構投資者買賣。

 

但是,在浩瀚的加密資產可投資空間內,所有這些已經上市可以交易的幣種也不過是九牛一毛。

 

比加密貨幣更為寬廣的是「加密網路」,它們是打造數位服務的新途徑,由網路參與者群體擁有和營運,區別於當前某項互聯網服務由一家中心化公司來擁有和營運的現實。想想我們目前擁有的互聯網應用和服務,想想它們背後的實現途徑和必要元素:架構層、儲存、運算、原生應用等等。現在,讓我們來想像一下它們所對應的每一個去中心化版本,另外再考慮一下區塊鏈技術可能帶來的特有的、目前尚不為人熟悉的應用。

 

這很像是互聯網的早期演變中,沒法想像未來會有了像亞馬遜這種巨大規模的電商服務,像 Facebook 如此龐大用戶的社交網路,像 Netflix 或者 YouTube 這種驚人的內容創造和分發平台。這些只有在支付、移動互聯網和頻寬等相應區塊鏈發展到位後,才能得以實現。

 

通證/代幣如何介入此類發展?它們為開發及正確監管區塊鏈的網路參與者,提供了經濟激勵。代幣在區塊鏈中扮演了一系列功能:作為價值交換物用於支付或接受服務;作為獎勵開發者和其他網路維護者的手段;用於吸引社群的早期成員或測試用戶等等。

 

因此,代幣建立了區塊鏈網路中各種角色的紐帶,為區塊鏈中的所有參與者分配獎勵。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區塊鏈網路是在打造新一代的互聯網,由相應的軟體和代幣激勵體系支撐起來。這些手段結合在一起,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打造數位服務的全新途徑。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a16z合伙人:機構投資者到底該如何入局加密資產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