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熊市之後,加密貨幣真的能在明年崛起嗎?
Captain Hiro/張詠晴編譯
2018-12-20 14:00

(圖片來源:pixabay)

 

2018年,加密貨幣領域經歷了瘋狂的市場行情和諸多的項目失敗,我們也許會產生疑問,中本聰開創性的「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對於貨幣和金融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中本聰開創性的使用僅附有時間戳的日誌、透過密碼學進行保護,形成共享帳簿的共識在內的諸多創新,需要人們的認真對待。因為正是基於中本聰的創新,才產生了數據區塊鏈,而它可以形成可廣泛驗證的點對點數據庫。

 

不過,區塊鏈應用程式和加密貨幣資產,要想在貨幣的長期演變中持續發揮作用,它們就必須要為用戶帶來真正的經濟效益。儘管將加密貨幣金融市場納入到公共政策規範中是至關重要的,但對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來說,它們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仍然是嚴格的商業用例。

 

那些借區塊鏈、加密貨幣之名所進行的炒作,在這裡是行不通的。 

 

2018年後

 

雖然中本聰發明的比特幣已經經歷了10年的考驗,但依然還有不少問題存在,比如「比特幣在2018年後意味著什麼?」中心化的中介機構,仍然是我們經濟的真實組成部分。金融部門正在探索獲得許可的私有區塊鏈應用程式,而不是加密貨幣。

 

如果降低驗證和網路的成本帶來的好處,確實大於區塊鏈技術的成本、挑戰和複雜性的話,那麼區塊鏈在商業經濟範圍內的用例是否能夠被發現?一些較小的概念是否會蓬勃發展,並為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的進一步開發和採用提供橋樑呢?

 

對上述這些問題,特別是獲得許可的私有鏈應用程式,我仍然持樂觀態度。

 

那麼開放的區塊鏈項目和加密貨幣通證呢?用戶會在與此類項目相關聯的本地加密貨幣通證中,找到真正的經濟價值嗎?隨著加密貨幣市場的崩潰,我們可能會逐步解開這些問題的答案。

 

正如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在2002年波克夏·海瑟威遭受重大損失後,在致董事長的信中所寫的那樣:「畢竟,只有當潮水退去時,你才會知道是誰在裸泳。」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潮水褪去後,加密貨幣在2019年所面臨的幾個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