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沒有意義?中國人民銀行對區塊鏈的6大質疑(上)
一本區塊鏈 / 鍾佩慈編譯
2018-09-04 16:30

近日,一張印有中國人民銀行Logo的圖片在網上流傳。

 

它的標題為「理性客觀看待區塊鏈的應用前景」。

 

泡沫明顯、去中心化並無意義、無法透過技術建立信任、無法履行貨幣職能、比特幣耗電量大等等,這些區塊鏈當下存在的問題,在這張圖片中展露無遺。

 

區塊鏈正在「去神化」,而備受推崇的去中心化、建立信任等曾經備受關注的區塊鏈特點,也開始受到質疑......

 

這張圖片一共對區塊鏈提出了6大質疑點。

 

 

1.區塊鏈在金融投資領域的泡沫很明顯

 

區塊鏈在金融投資領域的泡沫很明顯,特別是涉及公開發行交易的加密貨幣項目,能夠真正落地產生社會效益的項目很少,而投機炒作、操控市場和違規違法等行為卻很普遍。

 

目前,中國市場正呈現「無幣不歡」的現狀。因此,產業亂象叢生,空氣幣和傳銷幣屢屢出現,莊家收割韭菜的手法也在不斷翻新。

 

然而,長期來看,區塊鏈在某些方面還是可以應用的,像是食品追溯、供應鏈金融。

 

但這些區塊鏈應用都還不足以解決現實問題。所以,一個常見的觀點是:在區塊鏈世界,還沒有出現「殺手級」的應用。

 

或許,這是因為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還處於初期,它和人工智慧,都被很多人認為像是1990年代的互聯網。

 

馬雲說過,每次大的技術革命都需要五十年的時間,前二十年是技術革命,後三十年是應用革命。長期來看,區塊鏈的發展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2.用科技來代替制度和信任是非常困難的

 

作為不可竄改的帳本,區塊鏈是充滿了重塑理想社會制度的技術,但用技術來代替制度和信任,存在很大的難度。

 

目前,區塊鏈技術能解決的,僅僅是環節內的信任問題,即「鏈上」問題。但有更多的問題是發生在「鏈下」,這是區塊鏈無法覆蓋到的。

 

以區塊鏈疫苗追溯為例,目前,區塊鏈能做到讓疫苗在物流和渠道流通環節「上鏈」,全程可追溯,但它無法解決生產源頭造假的問題。比如疫苗的生產過程是在工廠的倉庫內進行的,對於生產商是用哪批原料、怎麼製作,就很難「上鏈」追溯。

 

這些問題,都只能在鏈下,依靠制度和法律來解決。

 

3.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各有適用場景,不存在優劣之分

 

現實中,完全去中心化和完全的中心化場景,都是不常見的,比如,很多區塊鏈項目都是以去中心化為宗旨,但後來都有或多或少地引入中心化,否則它們無法正常「落地」。

 

其實,並非所有的場景都是需要去中心化的,因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是以犧牲性能為代價。同時,在成本上,區塊鏈系統並不比中心化系統有優勢。

 

根據媒體報導,去中心化的比特幣每秒只能處理7筆交易,以太坊每秒能處理70到80筆交易,而中心化的Visa則是7萬多筆。在2017年「雙十一」時,中心化的支付寶,交易峰值是32.5萬筆/秒。

 

再以中心化的產品「滴滴打車」為例,乘客和司機的資訊,都被儲存在滴滴的服務器上。如果打車完全去中心化,會是什麼樣子呢?公司無法監管營運車輛,司機和乘客匿名交易,沒有客服系統......聯想到最近發生的滴滴司機殺人事件,或許去中心化的滴滴,並不比中心化的滴滴好。

 

事實上,完全的中心化或者完全的去中心化,都難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近日,以太坊創辦人Vitalik Buterin告訴媒體,他雖然希望中心化的交易所越少越好,但也接受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共存的現實。他認為,人們很難在一個完全中心化或非中心化的世界裡生存。

 

當我們討論把「去中心化」作為一種信任手段時,並不是說一定要把全部的流程都「去中心化」,大部分的時候,只要把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進行「去中心化」,就可以達到想要的效果了。

 

去中心化的任務不是「消除風險」,而是「降低風險」。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就好比人的手和腳,分工不同,擅長的領域不同,各有適用場景。

 

下篇連結:去中心化沒有意義?中國人民銀行對區塊鏈的6大質疑(下)

 

本文為火星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浪費電力,去中心化無意義?官方對區塊鏈的六大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