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STO的發展,建構超級沙盒體系或許才是未來的解決方案
孫江濤 / 何渝婷編譯
2018-11-06 10:57

所以,STO的核心參與者包括資產方(進行Token化的資產擁有者)、交易機構(資產通證化後的發行和交易平台)、搭建者(資產通證化的技術搭建者)、投資者(合格的投資人或機構),要全面評估各國的監管政策及未來的走勢,再去選擇項目的方向及落地的國家和地區。

 

資產方是STO生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也是STO監管最大的受益者。沒有資產就沒有STO,不論資產證券化,還是證券通證化,其背後就是資產。

 

對於大宗商品、不動產、藝術品等等資產方而言,在STO沒有完備的監管之前,顯然是不敢進入這個領域的。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合規的幾十個STO項目基本都來自美國,就是因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於STO的完備細則,為資產方保駕護航,使得他們敢於擁抱這一證券革命,資產證券化使得資產能夠流通,而通證化則讓流通更加快捷和無阻。

 

事實上,很多沒有STO監管政策的國家,其資產方也有類似的需求,比如屬於消費升級板塊,擁有穩定現金流且成長性的滑雪、溫泉、四季公園的項目,這其實也是適合在合規地區進行STO的。

 

交易機構是STO生態中的重要平台,也是STO監管最主要的對象,它與監管的良性循環將促進產業前行,惡性循環則會阻礙產業發展。

 

對比一下傳統的證券交易機構,比如紐交所、那斯達克、港交所,以及數位貨幣交易機構幣安、OKEX、火幣,各有利弊。傳統交易機構在強監管之下具備公信力,而數位貨幣交易所則因為監管缺失屢屢被質疑;但同時,強監管的交易所因為中心化等問題不夠民主和透明,而這恰恰是區塊鏈所具備的屬性。

 

因此,如何監管好STO交易機構,使其既具備公信力又能獲得區塊鏈所賦予的公開、透明、可追溯等特性,是否能促進證券通證化,是這一金融實踐獲得成功最為關鍵的一環。許多人把股市稱作作弊的賭場,正是因為發行IPO的平台有機制上的缺陷。原本股市應當是打通金融和實體經濟的橋樑,但現在由於各種中心化問題的糾纏其中而難以解決,這條通路一直無法像期望的那樣順暢運行。

 

搭建者是STO生態中的技術驅動,是資產證券通證化的核心推動力,它的區塊鏈屬性使得監管變得困難。證券通證化的實現條件就是區塊鏈技術,它涉及的是區塊鏈中的鏈,以及鏈中產生的通證,即Token。

 

透過鏈改和幣改,將資產上鏈完成通證化,並對接到交易機構中,就是搭建者的任務。就技術而言,資產的通證化並無太多困難之處,但對於監管而言,這卻是最難的。因為區塊鏈自身的屬性導致監管不可能像傳統證券那樣,按照各個國家壁壘森嚴、分割進行。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搭建者給監管者提出了一個全球性的難題。

 

投資者是生態發展的驅動力,沒有投資者的STO只能停留在實驗階段,所以合格投資者的認定就至關重要,因為不論是個人還是機構,在不同國家的認定標準並不相同。

 

當然,每個角色都不是單一的,比如在「神州數字集團」的架構中,MasterDax就是搭建者的角色,過去它利用區塊鏈的底層技術和雲端服務平台,為全球多個客戶開啓了交易所,目前也在為STO交易機構搭建平台。此外,神州數字投資的Goopal Group,這家去中心化區塊鏈集團也孵化了Vdax交易平台,目前該平台已獲得Token交易的牌照,並將自己定位成合規的STO交易平台。

 

未來已來,STO大勢不可阻止,項目必須學會擁抱監管,投資者必須學會謹慎和理性。不過作為新生事物,目前的監管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各國的監管態度差異化,區塊鏈屬性所帶來的監管穿透性難題,恐怕是讓各國政府最為頭疼的。

 

一個更加兼容、更加標準化的體系才能加快STO的發展進程,所以如何貫通國家間的監管差異,建構超級沙盒體系或許是未來的解決方案,這一話題我們將繼續關注和探討。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STO——監管不只是達摩克利斯之劍更是爆發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