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爭話語權!中國金融產業發布首個區塊鏈標準
邱祥宇/張詠晴編譯
2020-02-24 13:55

近日,《金融分散式帳本技術安全規範》(JR/T 0184—2020)金融產業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發布,這是中國金融產業首個區塊鏈標準。

《標準》由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由中國人民銀行數位貨幣研究所提出並負責起草,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單位共同參與起草。標準經過廣泛徵求意見和論證,並通過了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查。

《標準》的編制,旨在規範分散式帳本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提升分散式帳本的資訊安全保障能力。《標準》提到,分散式帳本技術是密碼算法、共識機制、點對點通訊協議、分散式儲存等多種核心技術高度融合形成的一種分散式基礎架構與計算範本。在分散式帳本技術形態尚具可塑性階段,有必要制定關鍵技術的安全規範,以便金融機構按照合適的安全要求進行系統部署和維護,避免出現短板,為分散式帳本技術大規模應用提供業務保障能力和資訊安全風險約束能力,對產業應用形成良性的促進作用。

《標準》規定了金融分散式帳本技術的安全體系,包括基礎硬體、基礎軟體、密碼算法、節點通訊、帳本數據、共識協議、智慧合約、身份管理、隱私保護、監管支撐、營運要求和治理機制等方面。標準適用於在金融領域從事分散式帳本系統建設,或服務營運的機構。

《標準》發布後,引起了部分業內人士的質疑,認為雖然區塊鏈和分散式帳本很多地方看起來差不多,但二者是不同的東西。而通讀《標準》全文,也並未見到「區塊鏈」出現。那麼,該標準為何會被稱為金融產業首個區塊鏈標準?

對此,巴比特迅速聯繫到起草人之一,微眾銀行金融科技首席研究員李斌。

李斌表示,「按照ISO術語標準22739中的表述,區塊鏈是使用密碼技術,將共識確認的區塊,按照順序追加形成的分散式帳本。也就是說,區塊鏈是分散式帳本的子集。不過目前兩者基本是指同一樣東西,這個標準基本可以理解成金融聯盟鏈的標準。」

實際上,早在2017年,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布的《區塊鏈 參考架構》標準,就對區塊鏈做出了定義,指出區塊鏈是一種在對等網路環境下,透過透明和可信規則,構建不可偽造、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塊鏈式數據結構,實現和管理事務處理的模式。

對於區塊鏈和分散式帳本技術的關係,《區塊鏈 參考架構》指出:

嚴格意義上講,區塊鏈和分散式帳本技術這兩個概念的原始內涵,具有明顯差異。區塊鏈的基本技術特徵是:將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事務,處理編組成區塊,區塊之間以密碼學特徵(例如Hash值)方式按先後順序連結起來,形成以區塊為基本單元的「鏈」,並且將該「鏈」在區塊鏈網路參與節點間複製和共享,同時鏈上內容依據不同的共識機制由參與節點組成的網路集體維護。而分散式帳本技術是一類用來實現分散式帳本的技術,強調的是事務處理透過複製和共享的帳本來實現,並且該帳本由所在網路的參與者進行校驗及維護,並不指定具體的技術特徵。

在很多應用場景中,區塊鏈和分散式帳本技術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區塊鏈是實現分散式帳本的一種常用的技術手段,某種程度上可以將區塊鏈看作是分散式帳本技術的一種。尤其是在不同的利益、關注點和需求的驅使下,兩者的應用實踐逐漸體現了一種相互融合的趨勢。

近日,由中國人民銀行數位貨幣研究所區塊鏈課題組,在《中國金融》發布的《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管理》一文中也指出,區塊鏈是一種新型的分散式數據庫,也稱為分散式帳本。區塊鏈技術利用塊鏈式結構驗證與儲存數據,採用共識算法生成和更新數據,借助密碼學保證數據和權屬安全,並透過可編程腳本代碼實現數據的共同計算。

既然在央行看來,分散式帳本和區塊鏈是一回事,那麼《金融分散式帳本技術安全規範》被稱為中國金融產業首個區塊鏈標準,也就理所應當了。

這次由央行領導制定的金融分散式帳本產業標準發布恰逢其時,去年10月,中央政治局在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加強區塊鏈標準化研究,提升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

目前,中國形成了以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起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以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起的「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兩大區塊鏈技術標準組織,其中前者發布的區塊鏈標準已有10項,後者在研的也有20多項,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

然而,目前區塊鏈標準雖然眾多,但是何時能夠落地到具體的區塊鏈產品上,還是未知數。

「中國的區塊鏈標準認證還沒有起步,目前都是比較寬泛的技術標準,還沒到產品標準的層面。畢竟技術類標準不像食品醫藥安全那些產業一樣,是要強制認證,如果後續各金融機構的區塊鏈系統,符合央行制定的區塊鏈標準,我個人覺得應該會有資質認證之類的,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如何能像QR Code技術一樣,推動形成事實標準。」李斌表示。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央行牽頭,國內金融行業首個區塊鏈標準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