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督教分裂的角度,來看待BCH分叉
萬塘路陳近南/張詠晴編譯
2018-11-27 11:30

 

分叉並不是一件壞事,區塊鏈世界的分叉,代表協議進行一次技術升級。區塊鏈歷史上ETH從ETC分叉,兩條鏈也完整地運行到現在。BCH從BTC中分叉,設立重放保護(Replay Protection),兩條鏈各自獨立運行,雖有爭吵,但也相安無事。理念不同,可以各自發展,良性競爭,這是區塊鏈協議進化的表現。

 

基督教能發展成世界第一大宗教,並擁有20多億人的信仰,跟基督教歷史上數次分裂也是密不可分的。基督教第一次分裂是因為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羅馬帝國,政治上的分裂導致了基督教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這一次分裂,教宗和教皇相互開除對方教籍。

 

第二次分裂,是16世紀的宗教改革。16世紀的天主教,教皇權利空前強大,透過散播君權神授論,教皇將勢力伸向了政治領域,皇帝需要透過教皇加冕才能登基。教會也坐擁龐大的教產,這樣的富裕使神職人員的道德鬆懈,教會內部也開始腐敗,主教們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教會職位買賣成為公開的秘密,教會甚至還兜售贖罪券斂財。

 

這樣的背景下,馬丁路德為代表,掀起了一場宗教改革運動,天主教分裂成信義會、聖公會、歸正會。而分裂後的天主教非但沒有衰落,反而自己進行了徹底的改革,也這是在這段時間,天主教得到迅速擴張。

 

分裂後的新教也成為了基督教最重要的分支,從英國國教派分裂出的清教徒,這一群最虔誠的基督徒早期因遭受迫害,搭乘著名的5月花號移民美國,成為美國人最早的祖先,這群清教徒勤奮節儉、具有創業精神,他們肯定盈利活動,認為人是上帝財富的託管人,他們是美國早期的企業家,比如創建石油托拉斯的洛克斐勒就是著名的清教徒。

 

一言不合就分叉在未來區塊鏈世界很可能是常態

 

區塊鏈世界的分叉跟宗教分叉,有很大形式上的相似,分叉後,各方陣營可以在競爭中發展壯大,千年的宗教分叉史擺在眼前,分裂後的宗教,仍然承認最原始的教義,即相信他們共同的上帝。區塊鏈不管怎麼分叉,只要仍遵循中本聰去中心化的意志,仍有可能像基督教一樣不斷擴展。

 

金庸武俠作品裡,除了記錄了劍宗和氣宗的火拼導致華山派元氣大傷的故事外。還有另外一個故事比較有意思。明教教主陽頂天失蹤後,光明右史楊逍獨掌明教,為了報一己私仇,不斷向峨嵋派挑起戰爭,白眉鷹王不滿楊曉獨斷,出走創辦了天鷹教。幾十年後,六大派圍攻明教總壇光明頂,明教危在旦夕之時,白眉鷹王率天鷹教全體教眾不惜拼盡全力解救光明頂。

 

共識和理念出現分歧,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區塊鏈的世界未來很可能就是一言不合就分叉,分叉在未來將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如果一個幣沒有被分叉,說明它自身社群不夠強大。武俠小說裡可能都是虛構的故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希望所謂的分叉者,少一些私利和內耗,這樣社群才能更強大。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巴比特專欄 | BCH分叉:一場華山派劍宗與氣宗似的火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