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認識的比特幣,一個越簡單越安全的架構
鈺湚/張詠晴編譯
2018-11-02 13:45

以比特幣為旗幟的區塊鏈技術,轉眼間已經走過十年了,人們常感慨「十年一代人」,對於現在這個三年就會有代溝的快速發展時代,十年似乎已經很久了。

 

我接觸區塊鏈大概一年時間,據說在這個領域三年就是資深或者專家了,可見,這個領域儘管有十年歷史,卻還差了些累積,同樣十年左右歷程的雲端運算,目前已經是「鋪天蓋地」了。雖然有諸多不盡人意,但我依然覺得這是個有趣、有想像力的領域,所以,我把自己這一年透過學習得來的,對區塊鏈的粗淺認識,整理出來與大家一起討論討論。我是個業務架構設計人員,所以,我對區塊鏈的理解比較偏重「業務」和「架構」。

 

我所認識的比特幣

 

作為開山鼻祖,比特幣是所有接觸區塊鏈的人一定要瞭解的,尤其是技術人員。不去瞭解比特幣、以太坊,也就不會為技術插上想像力的翅膀,那樣還不如直接研究分散式系統更實際。

 

我個人對比特幣的設計思路總結如下:

 

我所认识的比特币

 

按照中本聰自己在白皮書中的說法,他單純是在設計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交易系統,為此需要確保交易安全和資金安全,要確保不能「雙花」、不能「亂花」。透過UTXO模型和區塊鏈的技術,保證不會出現「雙花」,也使歷史記錄的可信性獲得提高;透過非對稱加密確保你的「錢」只能自己花,不會被別人花掉。透過工作量證明保證帳本唯一性,再透過經濟手段「制約」算力,強人不去作惡。

 

這方面的討論很多了,本文也不贅述。反覆讀白皮書,感受最深的,其實是對專一目標的「極客追求」和架構設計上的平衡。中本聰只想實現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交易系統,為了安全,他選擇做出效率的犧牲,所以,據說BM要提高交易效率時,他批評BM不懂比特幣。

 

設計上,中本聰沒打算支持他這個系統目標以外的任何應用,也即,不提供更多的可擴展餘地,因為這一方面,會引入對電子現金系統而言既不必要又可能致命的各種「缺陷」,又會破壞比特幣高度精簡的數據結構,比特幣為了應對其對儲存的壓力,幾乎把數據需求壓縮到最低。

 

越簡單越安全,而這個對電子現金系統,特別是一個期望無人維護、自動運行的電子現金系統來說,恰恰是可靠性、安全性和公信力的基礎。

 

之後有不少嘗試對比特幣進行的改造、擴展都以失敗告終,其實也說明了設計上的「剛性」。如果不能很好理解比特幣設計的初衷和它加給自己的侷限,去任意拓展想像力,結果恐怕不會太好。設計目標和約束,會決定系統的特點與適用範圍,如果擴大適用範圍,也必須對目標和約束進行修改。而以太坊就是這麼做的。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區塊鏈十年:從哪裡來,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