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項目設計通證模型的人,其實根本不懂經濟!
王丹陽 / 鍾佩慈編譯
2018-10-02 14:40

「老師們」凋零,媒體也慌了

 

李笑來、陳偉星、薛蠻子、玉紅、孫宇晨、易理華、朱懷陽、朱潘......等等,第一波幣圈KOL(關鍵輿論領袖)的形象,幾乎全部崩塌,無一例外,都被韭菜怒斥為騙子!

 

區塊鏈獨立研究者、區塊鏈力學的奠基人「牛頓先生」也提到,上一波誕生於炒幣的「老師們」,不珍惜自己寶貴的公信力,最後透支了整個產業的信心,也對區塊鏈產業的未來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隨著上一波「老師們」逐漸凋零,幣圈的話題也越來越少,年初一擁而上的媒體們,也沒有了生產內容的能力,原本還可以靠「老師們」的八卦和各種消息支撐,現在產業新聞越來越少,媒體們全急了。

 

空氣項目正在漸漸歸零

 

有猛獸必有禿鷲,巨大的利益吸引了多如牛毛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大部分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都是一兩人的空殼公司,唯一的資產是微信裡面的「資源」。

 

猶如浙江產業村的山寨產品生產線,不論誰接到單子,整個生產線都會動起來,一件件贋品依序出爐。

 

對於加密貨幣交易所,數位經濟學家劉志毅先生有一句評價:幫項目設計通證模型的人,根本不懂經濟,但項目方也只能讓他們設計,因為他們自己也不懂。

 

劉志毅先生一語道出了真相。

 

可是就算懂經濟,設計出好的經濟模型又能怎麼樣呢?

 

通證派領袖孟岩老師曾經鬱悶地表示,自己嘔心瀝血幫一些項目做了相對合理的通證模型,卻遭到了孵化機構和加密貨幣交易所的一致強烈反對。

 

這其實也很合理:人家本來就是要短期割韭菜、割項目、割機構,你給出一個追求長期價值的通證模型,那不是擋人財路嘛!人家當然不樂意。

 

吃貨大陸Token研究院的院長黃蓉表示,市面上絕大部分的項目,都沒有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底子,那些通證模型,大部分都有致命的漏洞。隨著市場漸漸轉涼,這些項目都將歸零。

 

本文為火星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幣圈涼涼,通證經濟能否吹響下一波復蘇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