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克柏若懂得借鑑老子的智慧,可能有機會走出現在的困境
星球日報-高山 / 何渝婷編譯
2019-10-17 14:37

(取自Mark Zuckerberg 臉書)

 

10月23日,臉書的執行長馬克·祖克柏,就要以唯一證人的身份,出席美國國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一場聽證會。這場聽證會被命名為「一場關於臉書及其對金融服務與住房地產板塊巨大衝擊力的詢問會(An Examination of Facebook and Its Impact o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Housing Sectors)」;請注意,詢問的對象是臉書,不是Libra。因此,聽證會涉及的面會更廣,問題也更核心。

 

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女主席瑪克辛·沃特斯(Maxine Waters),曾提出立法草案「禁止科技巨頭從事金融服務」。該草案的目標,曾被廣泛認為,是旨在阻止臉書推出加密貨幣Libra。

 

美國「三權分立」中有立法、行政、司法三權,第四種權力是新聞媒體,而第五種權力則是遊說機構。透過遊說機構,各個行業的利益相關方,就可以影響政策決定者和立法者;白宮政策和國會立法,體現的就是各個利益方的博弈和實力比拼。在「禁止科技巨頭從事金融服務」這項立法草案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傳統金融行業對Libra的阻擋與攻擊。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中心化」對「去中心化」的衝撞,因為後者要動前者的大奶酪。

 

祖克柏的困境就在於,臉書想在服務上升級,就必然要學習騰訊的微信支付,提供金融和支付服務,而這將對美國傳統金融業形成巨大的衝擊;傳統金融業的利益相關者,必然會動用其超級強大的綜合實力來對抗臉書。

 

在另一條消息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宣稱,Telegram在美國銷售未經註冊的證券,因而對Telegram旗下的兩家離岸實體,提出「緊急行動並獲得臨時限制令」,並將於10月24日在紐約舉行法庭聽證會。某種意義上,這仍然是「中心化」對「去中心化」的阻擊。顯然,這兩條消息僅僅只是「冰山之兩角」,水面以下還有更多的對抗。

 

但是,「中心化」對「去中心化」的阻擊,並不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

 

很多激進的「區塊鏈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去中心化」是未來的趨勢;而歷史給我們的啓示,卻與「區塊鏈原教旨主義者」的想法恰恰相反——「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將會相互融合;並且,所有「去中心化」的組織都必將出現「新中心化」;這些「去中心化」的新「中心」,可能是像Vitalik那樣的技術天才,或像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那樣的頂級投資人,或者,像聯創策源創始人馮波那樣的區塊鏈早期投資者,或者,像美團創始人王興那樣「身在互聯網,心繫區塊鏈」的熱心人(是的,就是下面這張照片裡面同框的四個人)。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如同監管與自由,或者傳統與創新,雖然有張力,但並不矛盾。老子的智慧博大精深,其中一條:「一陰一陽之謂道」,即,所有的事物都蘊含著看似矛盾,實則共生的成對元素。數位文明時代的組織,一定是既有「中心化」的結構,也有「去中心化」的結構。

 

祖克柏如果懂得借鑑老子的智慧,那麼,他就能走出困境。因為,祖克柏的困境(和所有「去中心化」的困境),在本質上,就是一個字:「爭」。而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當臉書與傳統金融機構爭利時,當「去中心化」與「中心化」爭利時,雙方就會僵持,會對抗。而當「去中心化」組織選擇「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時,雙方就會共舞。怎樣共舞?首先,我們看一下區塊鏈技術的獨特功能。

 

區塊鏈技術有兩大獨特功能:

 

1. 抗篡改(來自比特幣的分散式帳本技術)

2. 自動履約(來自以太坊的智慧合約技術)

 

這兩個功能是革命性的。在區塊鏈技術出現之前,協作至少要在公司的框架下進行;有了區塊鏈技術之後,協作可以在社群框架下進行。

 

這樣,「去中心化」社群就可以解決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這個社會問題不僅是「中心化」組織解決不了的,而且問題本身就是「中心化」組織製造出來的:就是隨著企業數位化和智慧化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會失業。在人工智慧時代,大部分失業的人,將不能再找到以前那種長期工作;很多人將通過各種「零工」,來獲得多元化的收入,有少部分人已經做到了。

 

如果臉書懂得去幫助失業者創造「零工」收入,那麼,它可以運用區塊鏈技術,認證每個人的資質、工作經歷、特長,以及「零工」完成的時間、品質、服務態度和交易信用等等。當越來越多的人在臉書上獲得「零工」收入,臉書的Libra就很有可能會取代突破性進展,因為美國的行政和立法受到遊說機構的影響,遊說機構又受到利益相關者的影響,而在臉書上獲得「零工」收入的人群,將會成為數量最多的利益相關者集團。

 

羅振宇在「到底誰才是老闆」這節課上,講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內容。下面是摘錄的精華部分:

 

先試試看第一個思路:企業本身是老闆,社會看成是資源。那會發生什麼?當然會感覺良好,覺得一切操之在我,但是,麻煩也很大。為啥?因為這樣做企業,滿眼都是不確定性。同事可不可靠?競爭對手厲害不厲害?合作者是不是豬隊友?產品對不對路?環境會不會發生變化?產業是在上坡還是下坡?我要判斷的事就太多了,立刻陷入所謂的「複雜性災難」。這個思路下我玩的,就是一個有無數關卡的遊戲,而且每一關都是陌生的,每一關都可能把命丟掉,那怎麼可能走到終點?

 

所以,我是老闆這個思路,是把做企業當成一場風險極高的賭博,雖然很有操控感,實際上是走不下去的。

 

那換成社會是老闆,企業是它的一個打工仔這個思路呢?很多問題馬上就清晰了。

 

社會這個老闆為啥要雇我這家企業?因為它有問題要解決啊!所有老闆都是因為這個才雇人。

 

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無非就是那些,食衣住行、醫療教育、娛樂文化。這些問題,遠古就有,將來也不會變。你看,社會這個老闆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好在穩定,多少年來,它的需求沒有變過。企業這些打工仔要做的,無非就是用這個時代新出現的條件,新技術、新資源、新思路,把那些古老的事情再做一遍,把已經解決過的問題,解決得再好一點,僅此而已。

 

失業的人需要賺錢來養家糊口,這是亙古未變的需求。這個需求正變得越來越強烈,並且,正在演變成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而社會這個「老闆」則非常需要解決這個問題。像臉書這樣的巨型「社交網路」,如果能運用「區塊鏈+人工智慧+物聯網+雲端運算+5G」去滿足這個需求,那對於整個世界都將是非常了不起的貢獻。無論是作為回報也好,還是作為用戶的剛需也好,臉書的Libra將更有可能被監管機構放行,也更有可能找到它的應用場景。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扎克伯克的困境 老子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