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項目要跨越「死亡之谷」,往往需要更多真實應用案例
加密谷Live-Howard Yuan / 何渝婷編譯
2019-05-07 14:35

從2017年起,加密市場的快速成長成為熱門話題,幣價猛增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然而進入2018年,市場價格下跌,公眾熱情也在迅速降溫,曾經的忠實粉絲也開始對BTC和區塊鏈的未來持懷疑態度。

 

進入2019年,市場開始觸底反彈,加密二級市場的交易量及價格都在緩慢復甦。

 

加密市場是否迎來了春天?區塊鏈技術能否得到主流社會的擁抱?探究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瞭解一下區塊鏈網路的價值所在與其生命週期。

 

區塊鏈的網路價值及生命週期

 

區塊鏈網路的價值在於哪裡?傳統的網路價值基於用戶交互,比如電話、社群網路。這裡引入一個衡量網路價值的公式,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網路價值與網絡節點(用戶)的平方成正比。

 

這種關係基於所謂的「網路效應」,即:網路參與的用戶越多,網路價值越大。

 

 

在一個具有n個用戶的網路中,每個用戶和其他用戶發生的連接數為n(n-1)/2,在n很大時,n(n-1)/2 約等於n²,即,網路的價值是其用戶數的平方。

 

2013 年,梅特卡夫對這一定律進行了一些修正,n 應該是對數成長(logistic growth)。這一定律適用於中心化互聯網公司,比如騰訊或Facebook的估值,在衡量去中心化網路的價值方面也同樣適用。

 

今年3月20日,數位貨幣分析師Timothy Peterson在SSRN上發表了一篇論文「bitcoin Spreads Like a Virus」,對此也做了分析。Facebook或BTC的市值,取決於其用戶數的成長。越多的人參與,越多資源投入到網路中,整個網路也越健壯,網路價值也越大。

 

 

然而,不是每一個去中心化網路都能取得Facebook的成就。區塊鏈項目如同其他新技術一樣,從用戶成長角度一般會經歷以下生命週期:

 

  • 創新(Innovation)
  • 早期應用(Early Adopter)
  • 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
  • 後期大眾(Late Majority)
  • 後進者(Leggards)

 

 

此外,很多技術在充分發揮其潛力之前,會經歷炒作週期——從早期採用者的最初熱情到大眾媒體炒作,到達期望巔峰後,再到炒作結束,消費者的興趣終究會逐漸消失。

 

對於已經經歷了幻滅低谷的區塊鏈而言,經過緩慢的啟迪斜坡,下一步就是達到生產力的高原。

 

以目前大部分的區塊鏈網路發展進程來看,我們仍然處於一個技術發展週期中,較為早期的創新期階段。這體現在很多指標上,比如,整個區塊鏈網路的用戶數量,及加密市場市值都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雖然整個市場目前有至少兩千多個公開項目,有些老項目的共識用戶也較多,但大多數項目的發展還相當早期。

 

從過往來看,BTC作為區塊鏈的開拓者,毫無意外吸引了第一批技術創新極客。以太坊透過智慧合約使區塊鏈進入2.0時代,催生了眾多公鏈和交易所,吸引了一批早期應用者。

 

從「創新者」到「早期的應用者」都是早期市場,而從「早期應用者」到「早期的大多數」中間有一個「死亡之谷」(The Chasm),大多數去中心化的區塊鏈項目會折戟其中,並最終消亡,究其實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少核心用戶或殺手級應用。

 

 

區塊鏈項目要跨越「死亡之谷」,得到主流大眾的採用,往往需要更多真實的應用案例來實現。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獨家深度 | 區塊鏈如何跨越死亡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