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儲存or支付手段?你該這麼看待比特幣
區塊浪潮/作者:馬莎卡/張詠晴編譯
2019-06-06 11:59

 

上週末,彭博社在一篇文章中稱,比特幣價格雖然再次崛起,但也難以掩蓋一個讓人不安的事實:除了用於投機,幾乎沒有人使用比特幣。

 

彭博社的這番論調主要源於區塊鏈數據公司Chainalysis的一個小調查:在2019年前4個月的比特幣交易中,只有1.3%的交易來自商家,而這一數據與前兩年基本上持平。

 

對於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彭博社把這歸因於比特幣的HODL們:「比特幣一直大肆宣傳讓人相信它可以成為貨幣的替代品,但目前它已經形成了一種鼓勵囤幣而不是消費的『Hodler文化』。」

 

也就是說比特幣無法走進日常支付、無法被更多人使用的原因,是由於Hodler太多了?我想,彭博社或許對Hodler或者是對比特幣有什麼誤解。

 

價值儲存 or 支付手段?

 

事實上,如今的比特幣更像是一種價值儲存工具。

 

委內瑞拉就是很好的例子,當一個國家有極高的通貨膨脹、法幣貶值嚴重,比特幣便成為極佳的避險手段。委內瑞拉的法幣玻利瓦爾現在跟廢紙沒什麼兩樣,比特幣再怎麼波動,也不可能達到一年10000000%的貶值率。

 

之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比特幣HODL天團,是因為他們認為比特幣未來的價格還會不斷上漲,雖然一兩年之內不會有量級變化,但是再來五年、十年可能會達到一個高不可攀的價格,現在拿去做支付太不划算。

 

這裡需要明確指出的是,2100萬枚的上限,並不是比特幣成為價值儲存手段的主要原因。比起通貨緊縮的貨幣政策,比特幣這種去中心化、難以腐敗的、不可篡改的特性,是保護比特幣持續成為價值儲存工具的關鍵。

 

但比特幣會一直是一種「價值儲存」的存在嗎?答案也是否定的,準確來說,比特幣未來會同時擁有價值儲存和支付這兩大功能。

 

這兩者並不是對立面,作為價值儲存的黃金在歷史上也同樣兼備支付功能,而比特幣成為價值儲存工具也能幫助其成為支付工具。可以說只有當一個社會中的大部分人都承認比特幣的價值儲存手段時,比特幣才有可能成為主流支付工具中的一種。

 

總結

 

在文中,彭博社說了這麼一句話:「中本聰設想的比特幣未來,是能夠在日常交易中使用,購買咖啡或者支付租車費用。」

 

且不論中本聰沒有說過這樣的話,比特幣發展十年,如今的形態是市場選擇的結果。雖然比特幣是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但不一定要像現金那樣擁有「支付功能」才代表比特幣成功。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囤幣會阻礙比特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