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財有道,盤點交易所的6大吸金術(上)
區點財經 / 鍾佩慈編譯
2018-09-25 16:12

9月19日,幣安CEO趙長鵬在由CoinDesk主辦的共識大會上透露,今年第一季,幣安的利潤為2億美元,第二季,利潤為1.5億美元。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數位貨幣交易所的吸金能力,已經超過了大部分的互聯網公司,包括網易、京東等互聯網巨頭。

 

這不是交易所第一次炫耀財力。火幣今年第一季的收入為1.2億美元;韓國交易所Bithumb在2017年的利潤為4億美元;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Bitfinex,在2017年的利潤高達10億美元;OKCoin母公司在2017年的利潤則為2658萬美元。

 

這些交易所的成立時間最長不超過6年,最短只有1年,靠著手續費、上幣費、量化交易、發行平台幣等吸金方式,迅速崛起。依靠手續費,幣安的月收入就超過了1億人民幣;依靠量化交易,交易所輕鬆操縱幣價,完成對散戶的掠奪;依靠平台幣,交易所還可以額外小賺一筆。

 

如今,交易所又有了新玩法。

 

挖礦即交易、去中心化交易所等名詞層出不窮。但這些都不過是交易所換了馬甲,再一次圈錢的手段罷了。

 

對比之下,傳統證券交易所的盈利能力,就稍顯遜色了。公開資料顯示,成立47年的那斯達克股票交易所,在今年第一季的淨利潤為2.09億美元;成立百年之久的香港交易所,在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81.94億港元,淨利潤為50.41億港元。

 

雖然香港交易所在盈利上險勝數位貨幣交易所,但未來數位貨幣交易所要超越香港交所,也不是沒有可能。

 

現在,賺了錢的趙長鵬已經公開了幣安的下一步計劃,他希望明年此刻,幣安可以推出5到10家的法幣交易所。

 

一家不夠,多多益善。交易所的巨額利潤又將如何賺取?

 

中篇連結:生財有道,盤點交易所的6大吸金術(中)

 

下篇連結:生財有道,盤點交易所的6大吸金術(下)

 

本文為火星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生財有道,盤點交易所的6大吸金術」